行业新闻

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软件产业收入今年超千亿

发布:2016-12-13  阅读:1379

      身处城市,个人发展与城市发展总是紧密相连,为城市发展进言献策,是市民的权利,也是责任与义务。青岛,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骨子里传承着拼搏、进取的基因,这座城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居住在此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美好城市的蓝图又依赖于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八年坚守,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青岛又一年迎来了三民“大考”。      
      今年,政府做了哪些事?市民获得感如何?未来一年怎样期待?且看看各部门现场上交的“成绩单”!

      从12月10日起,连续两天时间、46个青岛市政府部门逐个进行工作述职,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凤凰青岛直击现场,全程直播,与市民一起见证此次“大考”,见证青岛城市发展的波澜征程。

      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

      ——软件产业收入今年超千亿

 

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

      今年以来,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施策推进“互联网工业强市”建设,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软件产业实现赶超进位。1—10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和0.5个百分点;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405亿元,同比增长21.5%,总量由去年的副省级城市第9位跃升至第7位。

      强化服务保障,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按照全市“调稳抓”活动部署,建立工业“三去一降一补”暨工业运行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紧盯百户重点企业和183个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列出服务清单,坚持“一月一调度”,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用水、融资等重大经营难题426件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保持逐月回升的良好运行态势。

      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调整充实全市企业减负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牵头拟定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意见;会同市、区两级财政对上年度148户小升规、增长大的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410万元,进一步研究出台了加强工业企业财源建设、促进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新政策和新措施。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利润0.23元、降低成本0.35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下降23.8%。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协调推进电网重点工程建设,解决了青钢、中车四方、一汽解放、杰华生物等重点项目电力供应问题;全省统一下调大工业用电和一般工商企业用电价格并首次实现“同电同价”,彻底改变了我市电价长期高于省内其它地市的历史;积极争取海晶化工、森麒麟轮胎等56家企业纳入全省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比上年增加37家,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2亿元,圆满完成电力迎峰度夏、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保供任务。

      全力推进隐患整治。在扎实做好民爆行业安全管理、成品油市场监管、禁化武履约等工作的同时,协调各级各部门和油气管道企业,集中全力打好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累计投入整治资金8.25亿元,迁改油气管线11段共24.8公里,拆除占压建筑物1.9万平方米,清理移栽占压树木6.5万棵,提前一年完成了324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任务,消除了长期积累的隐患欠账,得到了国务院安委会巡查组、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深化项目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立足壮大提升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滚动推进总投资2639亿元的436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前三季度,中车四方高铁检修中心等76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34.3亿元;双星绿色轮胎示范基地等249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572.9亿元;力神动力电池等108个项目进入前期,计划总投资539.4亿元。1—9月份,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产值和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5.9%和76.9%,均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对全市集中排查的504户化工企业建立“一县一册”台账,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实施“三评级一评价”。截至10月底,整顿各类问题企业215户、淘汰关停违法落后企业44户,对首批96家企业完成了“三评级一评价”,有力提升了全市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水平。

      建立企业技改“双百”跟踪服务体系,为73个重点技改项目落实贷款贴息5000多万元,撬动银行固定资产贷款15亿元;为85个小微技改项目安排设备投资补助2500万元,带动小微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帮助1家企业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95亿元、4家企业获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额1527万美元。前三季度,企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33.5%,占全部技改投资的比重达到50.1%,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

      贯彻全市“三中心一基地”战略布局,制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瞄准12个领域和40个重点方向,调度储备了总投资878亿元的122个高端项目资源,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加快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纪要,恒瑞医药等37个定向招商项目先后落地,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主机厂及其18家核心配套企业相继开建,北汽新能源获批全国首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对德盛利智能装备等15个项目完成注资1.5亿元。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和7.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了0.4和0.5个百分点。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新创建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2个;新培育2个国家级、27个省级和7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61个。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举办10多场产学研对接与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组织528家企业立项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81个,研发总预算49亿元;会同税务部门为465家企业落实上年度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24亿元,可为企业减税4亿多元,企业数量和减税额度连续多年在全省遥遥领先。

     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转型“131”工程,组织评选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20家,新认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51家(累计达到207家)、“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57个(累计达到827个)。其中,有3家企业进入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公示名单,11个企业产品被认定为2016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1家企业获得国家首台(套)保险补助921万元,另有15家企业的16项产品入选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数量占全省的15.2%。

      新培育“酷特智能”“智慧云谷”等70多个“青岛名牌”,即发、软控等5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累计9个),城阳轨道交通、即墨纺织服装、橡胶谷获批开展全国品牌示范集聚区建设试点。举办“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外采购洽谈会”“青岛名牌神州行”系列活动,帮助企业争取订单12亿元。开展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培训各层次企业管理人员3000多人次,双星、澳柯玛2项管理创新成果被选树为全国“质量标杆”(累计9个)。

      加快高端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强对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新世界数码港等20个中介服务示范园区(楼宇)的协调服务,集聚引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技术转移、系统集成等高端中介服务资源,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市工业设计促进月活动,中车四方的洲际高速列车等12件作品获得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奖,数量占全省的12%。前三季度,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5.5亿元,增长14.1%,比服务业整体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7%,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推进两化融合,互联网工业发展率先走在前列

      ——推动102个“智慧青岛”项目建设

      制定全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首个移动基站设施专项规划,出台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协调推进总投资60.9亿元的102个“智慧青岛”建设项目,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26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推动我市与中国移动、浪潮、中兴、百度、腾讯等行业龙头大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40亿元的浪潮云计算中心和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联通IDC项目先后落地,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青岛实验室挂牌成立,慧与(HPE)未来城市体验中心投入运营。

      加快“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建设,协调推进慧与全球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歌尔声学研发总部等58个支撑项目,1-10月份,新开工296.3万平米、新竣工160.6万平米,年底将超额完成五年竣工550万平米的建设目标。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评选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为27家软件企业落实所得税减免优惠1.3亿元,为7家企业兑现股权投资和上规模奖励800万元。预计,全年列统涉软企业总数可达到1500户左右,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将超过1600亿元。

      组建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服务商(国际)联盟,分领域推出150个工业软件信息化解决方案,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宝佳那智机器人应用研究院相继挂牌。组建总规模5.2亿元的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首批选树“555”试点示范培育项目50个,有2个项目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4个项目新获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资金13350万元,两类项目获批总数分别达到5个和7个,居同类城市首位。

      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国内30多个省市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共商“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工业的创新实践”,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第一个专业分中心——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全球家电业首个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落户青岛。

     深化载体建设,“双创”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

     ——前三季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230.6亿元

      加强工业产业集聚区能力建设。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工业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的意见》,新培育市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总数达到32个;50户企业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总数突破600户。前三季度,全市50个集聚区完成产值82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9%,比上年末提高4.6个百分点。

      推进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实施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发展规划,重点培育10个市级小企业产业园和10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新创建2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累计达到4个。平度南村家电产业园率先取得全省首张工业标准厂房《房地产权证》。

      前三季度,通过担保补助、风险补偿、低费过桥、优惠贷款等政策性措施,累计为4249户次中小企业解决融资230.6亿元、节省融资成本2亿多元。

      创新“互联网+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前10个月线上线下累计服务企业18万户次。

      2017年工作重点:

      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以发展互联网工业、高技术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一是发展新产业。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瞄准先进制造业12个领域、40个重点方向,引龙头、抓配套、强基础、补短板,打造特色鲜明的蓝色制造高地、优势突出的高端制造高地和面向未来的新兴制造高地,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新材料和“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创建“青岛名牌”“山东名牌”和全国“质量标杆”,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发挥“互联网+”的先导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一行一对策”“一企一方案”,梯次推进“555”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打造率先发展的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业向创新链高端转型。

      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制定强有力的惠企减负政策措施,整合提升工业产业集聚区、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拓展完善大企业直通车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凝聚一批新生代企业家、领军型创业团队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加快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