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青岛发布“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

发布:2015-11-05  阅读:1516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大力拓展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根据计划,到2018年,85%中小学将实现电子书包,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一卡通应用,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并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将全面融入教育教学
  根据计划,青岛市将全面提升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全民信息化素养,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政策鼓励企业与各级各类学校合作,设辅助性学习资源,鼓励师生自主开发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制定资源审核、奖励、评估、淘汰等机制,保障资源数量与质量。通过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使用者自主选择的方式,拓展资源应用主体的选择空间,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汇聚,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扩大优质教育。此外,教育信息化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保教模式和课程体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强化家园良性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互联网为支撑,创新中小学课堂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培育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索运用三维、模拟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情境,鼓励教师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方面,将建成数字化教学系统,为特殊教育学生开发适应性的数字教学资源。实现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数据互通。
  根据计划,青岛市还将建成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采取基金、税收优惠等特殊扶持政策,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扶持一批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骨干企业,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建设数字化教育装备产业园和综合服务市场,促进形成新的教育信息化消费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信息化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产业博览会、高端论坛等活动,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区。
  2018年85%中小学实现电子书包
  根据计划,2016年,建成教育城域网核心交换枢纽机房,主干网络带宽达到40G。2017年,教育城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G,区市分中心实现40G带宽接入城域网,每所中小学实现10G带宽接入城域网,城域网连接互联网总出口带宽不低于20G。2017年,全市幼儿园均实现光纤入园,并完成相关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2018年,全市中小学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85%的中小学实现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此外,制定与国家各类教育平台标准规范相衔接、符合我市实际的统一数据规范和交换标准,建立统一的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包含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智慧校园和“三创”教育4个平台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此外,2016年,全市中小学师生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拥有满足学习需要的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并完成学籍、人事、学校资产等主要教育管理系统的接入,并将启动智慧校园中心管理平台建设,开展校园一卡通应用,实现对各校智慧校园系统的统筹管理和数据汇总。2017年,基本完成对市级所有教育应用系统的整合,并实现与区(市)、中小学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2018年,全市中小学均开展校园一卡通应用,并探索一卡通延伸至其他社会服务中。2016年同时将建成“三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投入使用,为“三创”教育活动提供网络服务和学习空间。
  建成百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明年起,试点并推广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3D模拟、游戏化学习等教育创新手段融合于教育教学当中,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同时,建成青岛教育数字资源开发中心,汇聚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优质微课资源和优课资源。2017年,实现相关数据自动归集,建立学生成长、学校管理、教育决策等主题数据库。同年,中小学均实施以3D打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提高“三创”教育实效性。2018年,针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对资源的不同需求,整合共享1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配套资源。建成中小学信息化学科工具及应用系统。三年后,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环境实现全覆盖;职校仿真实训室等智能化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建立各级各类智慧校园课题协作体20个以上,汇聚智慧校园应用典型案例100个以上。同时,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应用管理人才,培养10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师团队,建成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2016年到2018年,每年支持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互联网+教育”将引入第三方服务
  政策要求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各区市政府加强政策保障,制定保障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实施全市统筹,制定激励机制,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等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为实施“三创”战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证经费投入,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要求市本级和各区市财政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干部及骨干教师培训、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等。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信息化资源配置、优质网络课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坚持市场导向,制定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的教育信息化消费政策。政策鼓励探索“互联网+教育”运行服务新机制,引入第三方服务和运营模式,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市、区(市)、校三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