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智慧城市建设亟待打破“信息孤岛”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2015-07-23  阅读:1673

     目前,我省26个城市列为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2个城市列为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5个城市列为智慧山东试点。智慧城市到底咋建?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了大数据,还开碰头会

  寿光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原来的数字城管平台,整合了住建、公安、水利、国土、环保等五部门信息,实现了五合一。各部门都往这个信息资源池里注入数据,也都从这个池子里提取数据。

  “一个平台,信息越多越有价值;原来各部门自建的指挥系统,运维成本也省下了。”寿光智慧办工作人员坦承,跨部门收集数据,个别部门积极性不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

  “以前是接入成本高。现在,服务器、带宽、云计算都不是问题了。路铺好了,在上面跑的数据却不多。而且智慧的关键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大数据。信息不共享,就没法开发利用。”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的韩旭东认为,信息孤岛是智慧山东建设的主要障碍。

  传统的信息化自立山头很严重。我省某厅局各处室各搞各的信息化,楼内有5根网线,各自通向部委相应司局的专网。各处室间信息不共享,要审批一件事,只好靠碰头会、联席会,效率可想而知。

  为何不愿提供数据?一位IT界人士告诉记者,有些部门以为数据是自己的资源,是自己花钱、出力收集的;还有的部门怕数据公开了,本部门就再无操作空间了。同一数据,有的部门在不同场合给出的不一致:要经费时多报点,担责任时少报点。

  为何老百姓感觉不到便利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研究员,作为ISO/IEC智慧城市标准化先导组委员,目前正在参与制定智慧城市的几个国际和国家标准。在他看来,目前存在的误区是常把“智慧这个”“智慧那个”堆砌起来,不同的系统协同不起来,老百姓感觉不到真正的便利。

  钱恒在各地经常遇到这样的“智慧”系统,单独看很好,就是跟别的系统接不上口、对不上话,要改造,成本很高。“不是要开工一大堆新项目,而是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将现有系统整合、提升,使各种信息能够互联互通。”钱恒说。

  智慧城市应该遵守哪些标准?钱恒说,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由一组标准支撑。山东标准院有个专门的信息标准化网站,常用标准都在上面,部门和企业可以去找。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的是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初稿已成,正在讨论阶段。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苏冠群告诉记者,对智慧城市的新需求,他们也正在按照“智慧山东标准化5年行动计划”加紧制定标准,如食品安全追溯标准、电梯物联网标准、“车联网”标准等,从产业诞生之初就加以规范,避免再走“先建设、后改造”的老路。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巨大的投入,仅凭政府资金难以持续。

  2013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住建部下属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签订《“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在“十二五”后3年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支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但记者从我省多个试点了解到,资金并未到位,有的项目甚至出现周转困难。

  如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节能科技处工作人员胡雪晶给记者举了威海“智慧供热”的例子。别的城市给老房子“穿棉袄”,都是政府出大头、居民出小头,而在威海,居民不出钱,威海热电公司补贴了上亿元。

  威海热电为什么会有积极性?原来,用热分户计量智能化改造后,他们可以远程监测和调控居民家中的温度,通过科学调配,节约大量热能。企业算过一笔账:列入规划的建筑全部改造后,一年可节约煤炭11万吨,节约资金几千万元。企业不用新上热源,就扩大了供热面积。而购买一套新供热机组,得投资2亿多元。省下的就等于赚了。

  “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商业模式问题。如何挖掘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背后的商业机会,让企业愿意参与进来,这必须要多动脑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节能科技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