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数字强省宣传月 | 山东:以数字变革创新助推智慧生活“走在前”

发布:2022-08-11  阅读:558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加快推进数字变革创新,凝聚数字强省建设浓厚氛围,7月21日,以 “聚力数字变革创新•共享美好智慧生活”为主题的首届数字强省宣传月正式启动。宣传月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举办一系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科普活动,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大数据、理解数字化。同时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身边,倾听公众心声,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数字强省建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图片


8月的骄阳炙烤着齐鲁大地,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热情。


今年上半年,山东经济增速再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量超过广东、江苏等省,拉近了与标兵省份的距离,在其中推动山东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几个核心要素就有数字赋能。


特别是今年以来,山东以数字变革创新决战新旧动能取得突破之年。如今,从黄海之滨到鲁西,从黄河入海口到鲁南,智慧社区不胜枚举、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常态、机关办公基本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数字变革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也在助推人民美好智慧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么,当我们把视角放在水城聊城市、山东北门户德州市,又会和数字擦出怎样的火花?




图片
图片

01

智慧共享,水城插上“数字翅膀”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人文底蕴丰厚,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水是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市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环抱着独一无二的中华水上古城,大运河、徒骇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穿城而过,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


因此,聊城的数字强市建设既聚焦,又紧贴水务等民生发展需求。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2020年,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茌平区洰源自来水公司以当地花千树小区为试点建设以智慧水务专题的数字孪生城市,从此拉开了茌平“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及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大幕。


如今,在茌平新建的小区,管线实景三维能够将复杂管网的种类、线路走向通过三维成像一一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大屏上,工作人员可通过立体逼真的三维管线模型,从不同方位直观了解各区域管线分布情况,便捷地获取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连接关系等信息,将隐蔽的地下管线信息“搬”出来直观呈现,管件发生损坏、状态发生改变时能够直观展示,并能以虚控实,赋能城市管网建设管理。

图片

茌平区洰源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张丙彤表示,自2020年8月实施改造以来,发展迅速,供水管网具备双管网运行覆盖的群体已超18000户,未来将实现城区全覆盖,“通过建立水务信息化智慧平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对水源地监测到水龙头管理的全供水过程实时监测管理,全面掌握城市各个供水环节,从而实现城市供水全方位监控和全局化调度。”


受影响的不止居民用水,双管网虽然以水务为主,但并不妨碍智慧供水的共建共享,茌平区依托态茌平区洰源自来水公司势感知及指控中心,打通诸多部门,实现城市降尘、公园板块、交通治安、企业板块、智能停车、垃圾分类等诸多数字应用场景,不仅为用户提供供水安全、生产管理、监控调度、营业收费、决策调度等各方面的服务,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和其类似的涉水场景应用,聊城还有诸多代表案例。


位山灌区是聊城市唯一引黄灌区,如今借助闸门控制系统,信息化智能控制水闸,以远程控制代替传统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的智慧灌区平台,实时看到水流,根据需求智能化配比,巡检信息,实时跟踪,整个工作都能实现线上与线上的同步 。“通过智慧平台前期数据收集,哪个地方需要水,哪个地方需要水的区间值,后期自动调控,实现用水均衡”,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俊表示,“以数据为支撑,灌区相关数据会及时反馈给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造福灌区人民群众”。

图片

如今水领域的数字赋能在聊城已成为常态,但数字变革带来的魅力远不止此,尤其是在改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上。


作为聊城市唯一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示范区,茌平区通过安装车辆主动安全防御模块、实施厂区智能化装卸改造、道路监控联网协同等方式,实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链条管理。茌平当地企业万和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受益者之一。其危货物流板块负责人表示,借助茌平打造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危货物流运输车自2018年以来保持零事故。


莘县则因地制宜打造了数字农业和智慧社区,“引数入莘,温暖民心”。在莘沃超级蔬菜农业种植大棚,借助莘县数村小程序,棚户张冬换再也不用人工操作除草、施肥、浇水等环节,这些工作完全实现自动化;在皇行社区健康小站,居民可以就近在社区远程问诊、便捷购药,同时社区为需要远程看护的老人提供紧急呼叫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老人通过一键呼叫,可实现10分钟内快速响应;莘县公安局以“智慧融合、集约高效、便民利民”为目标,大力推进流程优化、服务集成和资源整合,探索实施了“4321”警务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全国通办、全天候通办”,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片

作为轴承之乡,临清在当地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轴联,利用“产业+平台+金融+资本”的工具和方法,对细分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打造中国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梅贵表示,在工业互联网的助力,公司车间以前需要靠人工搬运、整理等轴承生产环节交给自动化,员工懂操作、图纸,未来这些环节也会交给机器人,由自动到智能,在不远的将来会打造“无灯工厂”。


诸如此类的案例已表明:在聊城,“数字”在推动生产力上、人民生活、社会治理上的影响,而这正是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目的所在。


图片

01

治理有数,德州“智慧”有方



相比聊城数字变革创新的聚焦、侧重,作为冀鲁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鲁西北重要的工贸城市,德州市在智慧创城、智慧慈善、舒心就医等领域成效明显,并且依托数字赋能,德州打造了诸多“样板”——不仅让德州人民生活更加智慧、便民,还“走出去”为周边地区治理提供“德州经验”。


“通过AI数据分析不文明行为的重点区域,为我们后期集中整治提供参考”, 德州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心智慧城市建设科科长孙广华表示,借助德州城市大脑,在文明创城、智慧社区、舒心就医等场景中,数字赋能极大提高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服务民众的能力。

图片

之所以针对这些场景,是基于前期德州市大数据局对全市市民调研结果。数据显示民众对教育、医疗、交通、城市文明等领域关注点集中,因此德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优先聚焦于民众需求最迫切的地方。


有鉴于此,德州市大数据局在谋划工作时,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AI分析等技术,解决了在创城工作中的痛点、难点。


目前,德州市专门建设了算法平台,其中7种创城算法,已在创城平台深度应用,该场景已利用视频资源2818路,平均每天发现创城问题近1000余件,为全面深入掌握创城工作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无独有偶,作为民生关注比较集中的医疗领域,德州则推出“舒心就医”应用。


门诊就诊过程中多次排队缴费,医疗报销多次跑腿,是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的最大痛点。德州市大数据局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发改、卫健、医保等七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开发建设了“舒心就医”应用场景。

图片

舒心就医即“先看病后付费”,目前德州已在平原县人民医院、宁津县人民医院进行试点工作,可覆盖70万德州职工医保的患者,线上签约注册“舒心就医”。挂号、检查、化验、取药等中间反复排队支付环节从信用额度扣除,就诊中患者无支付动作。


平原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张敬波提到,通过这样方式能够让门诊病人的候诊时间,平均由原来的3.5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45分钟,大大节约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就诊结束后,医保在线报销,个人只需要负担自费部分,可以优先使用自己医保卡里的费用,让“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德州的区域位置明显,依托区域实际情况,在数据赋能下,德州创新走在前,实现交通运输电子证照跨省(河北沧州、衡水)互认与检验。


今年6月1日起,德州市全面启用了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包括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在内共三类九种证件电子证照,可通过“爱山东”APP、交通运输部运政帮小程序等途径申请和展示,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道路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工作,德州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沧州、衡水市交通运输局进行对接商洽,在两省交通运输厅制定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三市实际,就实施德衡沧三市跨省区域道路运输电子证照互认与核验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又拓展到建立区域交通运输执法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


6月14日,德州、沧州、衡水三市交通运输局举行了鲁冀三市交通运输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鲁冀两省三市交通运输融合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截至目前,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政务服务窗口完成与河北等省市电子证照互认业务761件,生成道路运输电子证照2309件,其中车辆道路运输电子证照1624件,从业人员资格电子证照638件,企业许可电子证照47件。

图片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德州市“智慧交通”建设远不止这些。


其打造的“1+1+N”智慧交通体系,以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提供面向行业的智能化应用系统,使态势监测更全面、事件预警更及时、分析决策更科学、协同处置更高效、交通治理更有效、公众出行更便捷,目前已在治超非现场系统应用、违规运营监管、进出德州市重点营运车辆轨迹回溯系统应用等领域广泛应用。


德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智慧执法专班科员崔云霄举例表示,超非现场平均超限率自实施治超非现场系统应用一年以来,由高位的6%降低到1%以下,并吸引全国40多家交通单位前来观摩学习,打造了治超非现场执法的“德州样板”。


此外,德州还尝试建设“区块链+数字捐赠证书”系统,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全程追溯能力,实现慈善捐赠信息的电子化、可信存储、公开透明和全程追溯,进一步加强了全市的慈善信息公开,提高了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为数字变革创新贡献了“德州经验”。

图片

01

数字变革,数字强省跃入现实



德州、聊城是山东各地聚力数字变革创新、共享美好智慧生活的“缩影”,不是唯一。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组织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十大创新”重点任务决战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之年,在其中就有“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并制定出台《“数字变革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


其后,山东推进落实创新,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强化数字变革基础支撑,加速山东数字变革步伐。


例如推进生活方式数字变革上,山东提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医保、文旅、体育、养老、救助、出行等方面,建立完善细分领域省级地方标准,推动加快市级地方标准建设。


如今,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在山东全面展开,数据创新应用亮点纷呈,大数据正走进千家万户。全省16个设区市、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省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三星级以上,省市县联动打造2000余个应用场景,推出义务教育入学报名实现“网上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实现“静默认证”、企业开办“一窗通”、惠企政策“一键达”等一大批便民利企的智慧应用场景,成果可见一斑。

图片

正如前文提及的数字赋能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因,目前,山东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并驾齐驱,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服务蓬勃发展,万千企业点“数”成金,大数据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


而类似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打通智慧便民的“最后一公里”、“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推动“办事更轻松”向“生活更轻松”转变……不仅深深影响当下的生产、生活,还托举山东美好未来。


当然这些成果离不开各方努力,例如山东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变革创新工作,各市、各省直部门建立“一把手”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省大数据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以工程化方式推动任务落实;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造,加注数字创新实现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推动打造了国内首个数据要素创新创业共同体在山东落地。


数字强省也绝不是只有政府、企业,是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全员一道努力、全员用力。


7月21日,山东“2022年数字强省宣传月”活动启动。这既是山东对过去一段时间“数字强省”建设的检验,也是进一步向民众近距离展示山东数字变革创新带来的变化,努力在宣传正能量上实现大流量,以此营造全民主动参与、共建共享数字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

图片

在启动仪式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越男表示,为了让民众有更直观的感受,增强社会各界对数字强省建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本次宣传月准备了“数”说、“云”论、“慧”行、“智”创四大板块的“数据盛宴”,包括举办云端连麦专家论坛、融媒体夏令营、线上挑战赛、智慧社区体验、数字名企开放周、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沉浸式科普展览等十余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


乘此契机,广大社会民众无疑有机会深入了解数字强省建设带来的“魅力”,激发自身投入数字强省建设的热情,数字强省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但更多的努力在后头,无论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还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以此久久为功,推动治理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化变革,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插上“数字翅膀”,助推山东“走在前、开新局”。

图片

来源:凤凰网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