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解读
发布:2022-07-18 阅读:551
一、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水利部在2019年发布的《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智慧水利的指导意见和智慧水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2021年3月,水利部党组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并且将智慧水利作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
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数字山东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数字山东建设和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的具体实践。“十四五”是全面推进水利数字化进程、提升水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的5年。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为目标,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谋划,集思广益,全面总结评估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科学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系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
二、编制过程
根据山东省水利厅党组部署,由厅办公室牵头,山东省水利综合事业服务中心组织,山东省智慧水利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共同组成了规划编制组,前期对浙江省水利厅、广东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利厅、浪潮集团、华为集团、阿里集团等单位数字水利建设情况和先进成果进行了调研和学习。在本省内对山东省水利厅19个业务处室、11个直属单位开展了调研会议40余场,下发并收回调研表格120张;对16个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召开调研会议20余场,下发并收回调研表格32张,经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比选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判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和水利信息化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成果,对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目标、顶层架构等进行了深入设计和论证,历时一年时间编制完成《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征询意见稿)》。针对《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征询意见稿)》,规划编制组征询了包括水利部、黄委、淮委、山东省大数据局、山东省计算中心、浙江省水利厅、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30余位专家的意见,召开了6次专家咨询与评审会议,与山东省水利厅19个业务处室、11个直属单位、16个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意见征询会议10余场,充分听取了各专家、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历经20余次修改,最终形成《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十四五”规划》。
三、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经过“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计划,已建成省级水利数据中心和统一的水利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张图表、一套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格局,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省级水利信息化系统,水利现代化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信息采集体系不断丰富
依托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河长制湖长制等重点项目,现已建成自动雨量监测站3000余个,覆盖密度达到55km2/站;自动水位监测站210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地表水水质监测400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共56处;地下水位站3473个,其中自动监测站700余个,人工监测站2600余个;水土保持监测站30个,降雨、径流、泥沙等部分参数实现自动化监测;蒸发站53个,墒情站155个,流量站468个,均为人工监测;取水监测方面,2519个国控点和3000余个非国控监测站点均已接入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省河道外许可水量92%以上和全省总用水量50%以上的取用水量在线监测,实现对供水人口20万以上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在河流水系、各类水利工程等视频监控方面全省共建设视频站点4382个,基本覆盖了重点河流与大型水利工程。
2.云网服务建设稳步前进
利用运营商通信网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业务网,省市主干带宽50Mbps,市县带宽10Mbps,部分市县已达20Mbps,实现省、市、县三级骨干网的互联互通,保障了视频会议、综合办公和业务信息的即时传输。按照“数字山东”建设要求,现已将省厅主要的业务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迁移至政务云,实现了标准化云管理。
3.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健全
通过省水利数据中心和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我省水利数据资源不断丰富,依托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上传已有历史数据,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现已将部分水利基础和业务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利用已整合的水利基础数据,为省水文局及济南市、潍坊市、东营市、威海市、淄博市等水行政主管单位在水资源监控能力、山洪灾害、水利移民等多个业务提供了数据服务。目前省水利大数据中心已汇集农村饮水、河湖管理、电子招投标、水利工程、电子政务、水资源管理、移民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土保持、水利地理空间等数据共计478个表单,约19.58亿条,已有7个数据接口接入省级共享交换平台,发布政务信息资源200余项,开放42个数据集共600余万条数据,与生态环境等15个部门对接,获得共享数据148项。
4.水利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紧紧围绕“管河、管人、管事”一体化的目标,数字化9838条河、6436个湖库、岸线规划及7万余河湖长责任段,形成了全省河湖大数据。截至目前,累计用户10万余人,累计巡河608万余次,共排查整治河湖违法问题6.3万余处。河湖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水利市场信用信息、水利建设项目公开和水利工程交易三大平台实现了水利建设项目的一体化监管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系统实现了对745个重点项目进行监督打卡,办理监督手续25项,大大提升了水利工程监督效率和能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和省本级预算项目线上的事前绩效目标编制、事中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价,已对444个省级预算项目进行了绩效自评工作,总预算额20多亿元,提升了绩效评价效率;其他如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农村水利管理系统、水利移民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系统、水利财务系统、水利科技管理系统、水利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建设均已较为成熟,为水利业务管理由信息化相更加智能的数字化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网信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
山东省水利厅全力保障信息系统运行与网信安全,编制了《山东省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水利厅电子政务系统应急预案》、《山东省水利厅业务应用系统应急预案》等多项预案。对厅机关17个重要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测评,落实了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规定,通过等保测评。连续开展了两年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邀请国内四支高水平网络安全队伍,对各市水利(水务)局、厅机关及厅直属单位上报的290个互联网系统进行远程攻击和检测,切实找准水利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加强了监测预警管理,部署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初步实现网络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安全预警。配备了专业网络安全团队,开展全年7*24小时安全监测。开展了全省水利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自查,各级水利部门深入查找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网站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隐患。定期开展安全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主要考虑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深度融合,带来了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在此背景下,我省提出“数字山东”建设,应用新技术,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充分把握历史契机,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国家信息化战略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2021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同时水利部进一步明确,大力推进智慧水利是必然选择,科学编制数字水利“十四五”规划体系是内在要求,抓好智慧水利顶层设计,构建安全实用、智慧高效的水利信息大系统,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
2.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给水利信息化建设布置了新任务
山东省“数字水利”建设作为“数字山东”和国家“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十六字治水方针、四大水问题及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构建河湖水系和水利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网络体系,以全面提升“防灾、兴利”的服务能力为核心,从服务水利全业务、全面提升整体能力的角度规划数字水利,牢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流域、不同区域的特色与核心需求,为山东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做出科技支撑,站在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度,在水利行业智慧化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驱动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数字水利建设步伐。
3.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给水利信息化带来了新机遇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是对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亟需推进国家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必须要抢抓发展机遇,探索转型升级,进入数字水利的新发展阶段。
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水利“防灾、兴利”两大初心,坚持全省“一盘棋、一体化”建设,聚焦“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老水问题,按照高端定位、走在前列的理念,依托山东省数字水利总体框架,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监管等水利业务提供智能处理、决策支持和泛在服务。实现山东数字水利从支撑保障到驱动引领的转变;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应对的转变;从流程复制到流程优化的转变;从分建专用向共建共享的转变;从传统人工到智能自动的转变。引领我省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创建全国领先的“数字水利”山东模式。
基本原则:一是“一盘棋”设计、“一体化”建设;二是突出重点,急用先行;三是需求导向、优化创新;四是安全实用、先进可靠;五是健全机制、服务发展。
规划目标:按照“补短板,助监管,提服务,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水利“防灾、兴利”两大初心,以服务为核心,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水利物联感知体系,互联高速的数字水利网络体系;依托省政务云,实现对重点水利业务应用的全支撑;初步构建全省一体化水利应用平台,融合山东省各类水利业务形成六大核心应用,提升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优化健全数字水利保障体系,保障水利数字化提档升级,推进全省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六、主要任务
《规划》实施数字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全省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重点水利工程示范化运行管理平台三大类重点数字水利项目共18个子项目,项目匡算总投资48.8亿元。“十四五”时期数字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数字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水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扩大江河湖泊水系、水利工程设施、水利管理活动等实时在线监测范围,完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工程安全、水旱灾害防御、水利管理活动等监测能力,实现水利信息感知的全面升级,重点感知范围全域覆盖;依托现有水利业务网和省电子政务外网,进一步完善业务网络,实现省、市、县及其直属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全面互联,全面提升互联带宽,确保业务所需各类信息的传输、交换畅通;基于“一数一源、一数一责、一数一管理”原则,开展数据治理,构建汇集标准统一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建立数据共享体制机制,提升水利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水平;强化数字水利应用支撑能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探索水利模型库、算法模型库、机器学习库、水利知识图谱等智能化手段对业务管理的支撑应用,构建多要素、信息联动的水利“一张图”服务,初步实现重点业务的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
二是建设全省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整合现有业务系统,以防洪调度和水资源调配为基础,加强重点流域数字化建设,构建全省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以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监管、水政务协同、水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水利业务管理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水灾害与水资源智能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体系,深化水工程与水生态数字化监管能力,提升政务与公共服务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三是建设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加快已建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库、引黄灌区、引调水、农村饮水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智能化改造,为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新建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同步落实智能化要求。积极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推进实体工程和数字孪生工程同步建设,提升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打造流域、水库、灌区、调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的示范化运行管理平台。
四是健全数字水利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水利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施水利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定期开展水利网络安全保护对象安全性评估。完善网络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形成立体化安全防护,确保数字水利建设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七、规划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规划》实施将实现水利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信息化处理全覆盖,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模式,改变不同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提升水利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和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实现信息化与水利工作紧密融合,有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驱动以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提高水利政务公开和参与水平。通过深化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从整体上了解管理部门在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提高水利管理透明度,增强公众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对提高山东水利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经济效益分析
从建设与应用角度,《规划》通过对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和业务应用资源的统一规划,整合共享,统筹建设,可大大减少机房、网络、应用和采集端工程建设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基于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智能应用的引入,建立起高效能、低成本管理模式。
从建设效应角度,《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汛情监测体系,提升了水资源监控能力,初步建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控全覆盖,拓展水利网络通信系统建设,实现多网融合,进一步提升监测通信保障能力。通过增强雨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的监测,逐步建立主要河流以及山丘区小流域防洪监测预警体系,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合理的调度和科学的决策,将显著减少洪涝灾害以及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维护社会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