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粤苏鲁浙领跑,贵州增速第一
发布:2022-07-11 阅读:710
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1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个百分点,疫情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金石”,无论在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还是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常态化防控中,数字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加速器”稳定器”的作用愈发凸显。
2.产业数字化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产业数字化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 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3.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平稳推进
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各地加快推动“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落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从总体规模看,2021年有16个省市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3个,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等。
从经济贡献看,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 GDP占比已超过50%,此外,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重庆、湖北等省市区数字经济占比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发展速度看,贵州、重庆、江西、四川、浙江、陕西、湖北、甘肃、广西、安徽、山西、内蒙古、新疆、天津、湖南等省市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重庆数字经济同比增速均超过20%。
(二)数字产业化打造稳增长的坚实基础
2021年,数字产业化夯实基础,内部结构持续软化。从规模上看,2021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 GDP 比重为 7.3%,与上年基本持平。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化结构维持软化态势,ICT 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软件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其中的占比持续小幅提升,分别较去年提升2.13和0.6个百分点,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小幅回落。
从数字产业化内部细分行业来看,电信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2021 年,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增速同比提高 4.1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波谷后来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上年加快8.0个百分点。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21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万亿元,同比增长 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加快8.7个百分点。
(三)产业数字化构筑稳增长的关键引擎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法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迈入快速成长期,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融合应用模式。
应用广度不断拓展,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我国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 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了160万家,已在原材料、消费品、装备等31个工业重点门类广泛部署,覆盖至41个国民经济大类。
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从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控等延伸至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工艺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等复杂环节。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4.7%。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更趋活跃,“5G+工业互联网”应用全球领先。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发展创新,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了38.8%和29.6%。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领先发展。从零售、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电子商务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发展,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社交电商形成普遍高效应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1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量超 2400万场,累计观看超 1200亿人次,直播商品数量超5000万个,活跃主播数量超 55万人。
在网络支付领域,我国支付体系完善促进消费扩容便利。2021年,我国完成移动支付业务1512.28亿笔,金额526.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3%和21.94%。网络支得空活V转到"设置加速互联互通,央行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编码规则、打通支付服务壁垒,推动实现不同 APP和条码互认互扫。
同时,数字人民币推进提速,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808.5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句2.6亿个,交易金额875.7亿元,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领域。此外,网上外卖、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网络视频等数字服务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4.69亿、2.98亿和9.75亿。
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近年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总产值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展农业信息化是释放农业数字经济潜力的根本途径。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测算,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22.1%。农村电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部署了117个数字乡村试点,建设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分四批认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316个,在全国开展了苹Win转到“设置”以果、大豆等6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形成新经验新突破,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总额达3014.5亿元,同比增长26%,农村电商进一步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电商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数字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一方面,数字技术成果的应用通过按需付费等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减少了软硬件投入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安排部署、业务协同和组建转型团队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资源,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如,山东济南在全国率先出台《济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市财政激活每年拿出2000万元激励企业上云,全市上云企业数量突破了5万家,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四)数字化治理提供稳增长的重要保障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在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提升治理的精准化与高效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数字政府精准化一体化进程初显成效。我国数字政府已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迈向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2021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总使用量达368.2亿人次,为地方部门提供身份认证核验服务29亿余次。
二是数字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一次办”等发展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等问题,驱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由点到面、由浅及深加快发展。2021年,超过1/4国家部委实现政府服务100%全程网办,各省市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情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落地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从“建系统”到“建城市大脑”的转变,从概念、少数城市拥有向大众参与转变,逐步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强化标准和示范,智慧城市规范化发展落地。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6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总结广州、南京等城市试点经验,提出CIM基础平台建设在构成、功能、数据、运维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此外,住建部对《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征求意见,对平台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定、平台架构和功能、平台数据、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注重因地制宜,智慧城市建设展现城市特色。2021年,我国近30个省市在“一四五”规划中均指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各地基于特色部署个性化智慧城市,如,深圳市推出《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标全球智慧城市先进案例,致力于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五)数据价值化培育稳增长的新兴力量
一是数据资源化产业链日臻完善,数据供给能力增强。当前,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深化。数据采集阶段,数据由人工采集向自动采集进一步转化,各类传感器被运用到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并产生大量数据,数据采集变得更加便捷经济。
数据标注阶段,现有的数据标注业务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新零售等领域,标注产业围绕北京、长三角、成渝地区向外扩散,形成三大产业群,并产生扩散效应,为小城镇和农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数据分析阶段,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以及对应的优化算法不断完善、配套的硬件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确保了数据价值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升了数据价值。数据存储阶段,传统数据中心逐步向云端转变,云数据中心成为新的企业数据存储库,据IDC预测,2025年将有49%的全球已存储数据将驻留在公共云环境中。
二是数据资产化关键难点求突破,交易平台迎新生。数据确权重要性在顶层规划中充分凸显。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2022年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据确权要有序开展。以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交叉信息技术为数据定价提供算法支持。姚期智院士团队于 2021年发布数据要素定价算法及要素收益分配平台,通过数据定价算法,在数据流通、多方协作的过程中解决数据要素的经济收益共享与分配问题。
三是数据资本化实践显创新活力,赋能中小微企业。数据信贷融资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证明,数据资产成为为企业发展及时输入金融血液的新式敲门砖。9月,浙江省上线“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采集企业生产、经营链上的各类数据,由区块链存证平台发放存证证书,将数据转变成可量化的数字资产,有效整合企业数据资源与银行金融服务资源,赋能企业发展。10月,广东省发放全国首张公共数据资产凭证,通过获取企业用电数据,快速为中小微企业画像,进而进行信用额度审核、贷款利率核定以及贷后风控监管,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探索解决数据资产价值提供了先行经验。
白皮书目录
一、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安排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二)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持续完善
(三)行业与地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落地
二、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最新成果
(一)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强大力量
(二)数字产业化打造稳增长的坚实基础
(三)产业数字化构筑稳增长的关键引擎
(四)数字化治理提供稳增长的重要保障
(五)数据价值化培育稳增长的新兴力量
三、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产业空间模式
(一)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模式
(二)数字经济空间牵引模式
四、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关键举措
(一)强技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二)强产业,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三)强应用,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强治理,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
(五)强要素,探索培育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六)强市场,构建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