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君浩院士将出席“首届数字山东建设高峰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发布:2018-08-20 阅读:1367
褚君浩(1945年3月20日—),江苏宜兴人,中国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红外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提出了HgCdTe的禁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CXT公式,广泛引用并认为与实验结果最符合建立了研究窄禁带半导体MIS器件结构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的理论模型发现HgCdTe的基本光电跃迁特性,确定了材料器件的光电判别依据开展铁电薄膜材料物理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研制成功PZT和BST铁电薄膜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并实现了热成像。
华东师范大学褚君浩院士获评“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光荣与力量——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于9月20日揭晓,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褚君浩院士与潘建伟、风云四号卫星研制团队、罗开峰、葛均波、蔡俊、王新峰、上海博物馆考古队、沈彪、胡振球等个人和团队获此殊荣。
获奖人物和团队中,既有大科学家,行业先锋,也有一线职工,公益志愿者等,并且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年龄层次丰富。他们坚守信仰、开拓创新、尽责圆梦
▲东方卫视9月20日播出“光荣与力量——2017感动上海年度任务揭晓活动”现场部分采访褚君浩院士的视频节选
近40年来,褚君浩院士不仅在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突破性研究,而且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学科交叉和科学普及上,近3年作科普报告50余场,发起举办“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多项议案和建议促成相关法案的修订与完善,成为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典范。
褚君浩院士兼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曾任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理事,他是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原参事。他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和铁电薄膜材料器件物理等研究方面,获得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事极化材料和器件、以及太阳电池研究。他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和应用,他出版《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等中英文专著4部,编著8部,是国际著名科学手册Landolt-Boernstein《科技数据和函数关系》的作者之一。
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以及中科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金牛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奖。评为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届九三楷模,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他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他培养博士生80余名,其中两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