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山东省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汇编—信息技术行业篇(未完待续)

发布:2017-03-15  阅读:1544

      浪潮集团坚持创新发展,实施技术创新、国际化、云计算和人才四大战略,抓住互联网经济机遇,为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迅速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云服务商。

 
坚持自主创新抢抓发展机遇积聚企业持续发展新动力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是我国最早涉足信息产业的大型企业之一,近年来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创新步伐,成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云服务商,已经形成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凭借浪潮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为客户打造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基于浪潮政务、企业、行业信息化软件、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智慧政府、企业云、垂直行业云建设。2014年浪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12.7亿元,增长11.6%,员工人数增长37.4%。浪潮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抢抓互联网经济的市场机遇及集团实施的“四大战略”。
      ——构建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浪潮集团技术创新战略分三部分。一是建立“三级研发体系”,即应用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创新三级梯次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一级为应用基础研究,着眼未来3~5年发展,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重点研究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第二级为产品设计开发,着眼未来1~2年的技术与产品开发,依托国家信息存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SOA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行应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第三级为工程(工艺)研究机构,着眼于当前的生产工艺与工程研究,依托主机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和产业化。二是加大研发投入。除了年度立项投入充足的预算外,对于随时发生评估通过的创新项目保证经费支持,连续多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6%以上。三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搭建“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创新体系,开展专利创新能力培育工作,知识产权和标准拥有量大幅提升,首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浪潮集团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时注重本土化运作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水平。一是注重提高海外业务本地化运作水平。在委内瑞拉、泰国、俄罗斯、津巴布韦等10个代表处具备了独立办公条件,海外业务人员668人,一线外籍员工占比22%。二是提高海外互联网市场占有率。联合俄罗斯企业开拓当地互联网业务,在美国成立专职销售团队推进互联网业务。通信业务覆盖至41个国家的52个运营商,AcrossPM产品独家中标西班牙电信软件集采项目近亿元大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务在北美取得突破,2014年软件外包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三是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借力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为坦桑尼亚、越南、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老挝等多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撑,在阿联酋、津巴布韦、泰国等建设了6个本地化展厅。积极组织海外市场推广、产品发布会、方案宣讲会等活动,参加德国Cebit展会,组织亚欧云计算研修班培训项目,连续第四年举办ASC超算大赛。
      ——实施开展以云服务为核心的运营体系。浪潮集团实施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战略,即以云中心、云服务、云安全、云伙伴为四大方向的“C4”战略,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公司担负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咨询、规划、建设和运维,用户只需要按照自身需求购买由浪潮提供的服务即可。二是信息化服务模式从“产品+方案”向“平台+服务”转变。为客户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应用和开发平台,形成云计算产业链开发各类云应用。三是信息化由对内提升效率的手段转变为对外创造价值的工具。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客户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云化”,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将其价值更多的呈现给公众。
      ——坚持人才战略。浪潮集团坚持“本领决定舞台,业绩体现价值,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观,努力营造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管理、技术人才发展双通道。在设置管理职务的同时,设立院士、首席科学家、首席研究员等单独的研发技术人员晋升序列,鼓励技术人员专心致志搞好技术创新。二是实施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支持员工按规定购买和持有集团部分股权,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不同形式的股权、期权激励,有效提升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对于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立青年员工单独考评机制,毕业三年以内的青年员工单独考评,从中挑选优秀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建立“浪潮青年人奖励基金”,获奖员工在职级晋升时可加升一级,并给予一定的购房支持。
      浪潮集团坚持技术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云计算战略和人才战略等四大战略,致力于成为先进的信息科技产品和领先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大力发展了以高端服务器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品,预计2017年销售收入突破83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人民币,浪潮服务器销量进入全球前三,成为国际化企业集团。
   
      高端智能橡胶机械是关系橡胶轮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装备,是橡胶轮胎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诞生于青岛科技大学的软控股份公司,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基础,借力包容灵活的用人机制、行业领先的全球研发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走出一条中国企业装备国际巨头的特色发展之路。公司橡胶机械远销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巨头的首选,产销跃居世界第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发展起来的集团化上市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信息化装备、行业应用软件、橡胶新材料的研发与创新,为橡胶轮胎企业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并广泛涉足化工装备、工业机器人、节能服务、自动化物流等领域。企业先后承建了行业唯一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还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拥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1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逾50项。软控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产品遍布国内近30个省市,并远销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为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巨头所选用。软控围绕“国际化战略”,建立了青岛、欧洲、北美三大研发中心,形成全球创新格局。2014年,软控销售收入达29.5亿元,在橡胶机械行业跃升为世界第一位。
      ——建立包容灵活的用人机制。软控建立了灵活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依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平台,聚集行业精英,主张“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和“事业上的自愿组合”等灵活的用人原则,搭建高端研发平台。把全国信息控制、机械、橡胶、轮胎行业的100余位权威专家邀请加入公司行业专家委员会,为技术研发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咨询。提出“没有人才不干,没有市场不干,没有资金不干”、“允许创新犯错误,不许技术不创新”、“为创新者埋单”等理念,坚持以“否定自我,持续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文化,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体。早在2000年,青岛科技大学密炼机上辅机系统项目组的部分教授、老师,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原则,不带学校一分一物,自筹资金进行创业。企业根据学校的橡胶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对应成立研究所,大学实验室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跟进进行中试放大,直至成果产业化。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软控也由此成为大学名副其实的“不同体制的放大了的实验室”。近年来,软控与青科大联合共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共同承担装备、材料、信息化等领域的各级科研项目任务,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直至有机融合,使产、学、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围绕国际巨头搭建全球研发平台。软控组建软控研究院,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和北美研发中心,与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气动实验室,与西门子、力士乐等国际知名自动化供应商联合共建自动化仿真实验室,为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开展炭黑等橡胶材料的输送测试,实现了研发战略的全球布局。为做好橡胶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下游轮胎企业更好的提供服务,公司发起设立了怡维怡橡胶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中国橡胶界的贝尔实验室”。目前已引进国际橡胶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拥有橡胶材料领域大型先进设备596台(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45项。
      ——依托产业集聚区构建行业生态圈。发起设立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以行业协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知名橡胶企业和相关中介服务为支撑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构造高度融合的化工橡胶行业生态圈。目前已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化工橡胶行业国际专利数据库,并成为中国首个化工橡胶行业调解仲裁中心。橡胶谷运用平台经济理念搭建起“橡胶谷平台金字塔体系”,运用“互联网+化工橡胶”,助推化工橡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软控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积极进行产业链整体布局,将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到产业创新链,对轮胎用新材料、轮胎重大装备、轮胎智能制造、科技服务进行全链条的一体化设计,着力打造轮胎智能工厂,推动轮胎智能化发展,加快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高端电子消费品开发生产长期被发达国家主宰,打造民族品牌,变消费大国为生产供应大国一直是众多中国企业努力追求的方向。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瞄准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开展跨国并购,整合产业链条,实现由“制造歌尔”向“科技歌尔”转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声学整体方案供应商。

  
寻找发展动力提升竞争优势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资产130亿元,员工2.9万人,入围2014年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百强榜第4名,是全球最大的声学整体方案供应商。2015年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96亿元,同比增长8.83%。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消费电子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链垂直整合、纵深拓展为途径,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寻找发展动力,提升竞争优势,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加大研发投入,寻找发展动力。歌尔声学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了由“制造歌尔”向“科技歌尔”转变。企业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芬兰、瑞典、美国、丹麦开设研发中心,组建以电声研究所、无线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材料工艺研究所、嵌入式软件研究所、超精密工艺研究所等六大研究所为基础的中央研究院,构筑包括声学、光学、MEMS、无线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图像传感器、软件等多技术融合的产品研发平台。形成了机械设计、声学设计、电子设计、RF设计、软件设计、ID设计等在内的各项设计能力。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超过7733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6.09%,目前已申请专利4399项,包括发明专利1636项,国外专利300项;共授权专利2038项,包括授权发明专利176项;其中“封装硅传声器的微型装置”是中国首个MEMS麦克风发明专利。
      ——开展海外并购,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大声学、可穿戴、传感器、精密制造”四大产品方向进行战略布局,歌尔声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2014年成功收购世界顶级音响品牌丹麦丹拿,借助大众汽车等高端客户群,将集团业务拓展至智能音响、汽车音响领域。今年7月收购智能穿戴公司MobvoiInc.12.50%股权,加快整合传感器等器件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订制腕带类、头戴类可穿戴设备。通过外延式发展,公司布局新的智能硬件领域,扩大生产规模,总投资25亿元的智能无线音响及汽车音响、可穿戴设备及传感器、智能终端天线及扬声器模组项目将于2016年底前全部实现量产,达产后可年产智能无线音响920万只、汽车音响系统1250万只、可穿戴产品872.5万只、智能传感器5亿只、扬声器模组1.1亿只、智能终端天线1.14亿支,年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 
      ——整合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歌尔声学建成包含产品研发、模具开发、注塑、喷涂、印刷、电镀、客户服务的完备开发体系,精密模具制造水平达到微米级加工精度。同时,不断加大现代工业机器人研发投入,提高自动化工程能力,目前已形成700人的自动化工程师队伍,自主研制的台式机械手、AGV小车等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智能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制造业务,2013年企业内销自动化装备产值为2.6亿元,2014年达5亿元。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了智能时代消费电子产品多样化、一致性要求高、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成功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通过专用集成电路设计、MEMS设计、塑胶件、模切件等部分核心原材料自制,实现产业链上游整合;通过加大消费类电子产品资源投入,实现产业链下游整合;通过自主研发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模具,实现产业链周边领域整合。垂直整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一致性和生产效率,实现了低成本、柔性自动化生产,使公司具备了快速、大批量、高品质完成客户订单的能力。
      ——专注品牌建设,积累竞争优势。歌尔声学深度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加快科技创业创新,由传统的OEM/ODM制造模式向以市场、技术为导向,以创新、品牌为发展方向的技术品牌公司转型,扩大对外发展布局,壮大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公司及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国内子公司规模,增设全球分子公司,打造全球区域总部和研发总部,实现全球化运营。积极整合全球资源,继续开展跨国投资及并购业务,推进品牌化和国际化,寻求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循“互联网+制造”的发展方向,提升制造信息化水平,打造完整流畅的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从客户下单到发货整个流程的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打造全球领先的声光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